当前位置:首页 > 医联体动态 > 正文
日本外科副教授来汉学习机器人手术
发布者:协和儿外医联体      发布时间:2025-03-05

“这一细分领域数中国医生最厉害!”

日本外科副教授来汉学习机器人手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4日讯  “搜索全网,发现手术机器人技术下的这一细分领域,数中国医生最厉害,于是我就来了!”3月4日,日本金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安井芳孝副教授结束在武汉近一月的学习之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为他举办了一场小型欢送会。接过中国同事赠送的最新书籍和资料,安井向中国导师、协和医院小儿外科汤绍涛教授依依话别。
 

这一领域最好的技术在中国!”
46岁的安井芳孝是日本金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副教授,他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用手术机器人技术为孩子们解除病痛。
目前,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广泛运用,但在小儿外科领域却存在“短板”。机器人大多为一人来高的“大块头”,面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几乎无从“下手”。因此,在国际上仅有部分医院将手术机器人技术运用于小儿外科。安井所在的医院已经将手术机器人技术运用于成人,但是对于儿童患者迟迟没有开展。
安井在专业网站搜索“查新”,发现包括欧美在内的诸多小儿外科医生中,有一位中国医生“很厉害”,他一口气竟搜出三四十篇世界权威期刊文章,都是这位中国医生将自己每一次有代表性的手术进行总结,形成一篇篇学术论文。文章的发表意味着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安井记住了这个中国同行的名字——汤绍涛。2024年8月,他向汤绍涛教授发来邮件,期望前来协和医院小儿外科学习,学习时长约为2至4周。
巧合的是,汤绍涛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金泽医科大学早已结成“姊妹”大学,交流手续很快办好。

中国导师“手把手”倾囊相授
2月9日,怀揣着将中国小儿外科机器人手术技术带回日本的愿望,安井如期抵达武汉。汤绍涛教授邀请他参与科室日常工作,科室每每遇到疑难手术,中国同事就会把安井叫上,尽可能给他创造观摩机会。
2023年,协和医院引入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正式“上岗”,这是该院继2015年引入第一台达芬奇之后的又一次迭代升级。早在2015年,汤绍涛教授带队为4个月大婴儿完成机器人手术,创下机器人手术中国年龄最小患儿的记录,这意味着协和医院“微微创”手术时代的到来。2024年,协和医院全年完成机器人手术约1187次,其中小儿外科完成量195例。

安井感叹:“这个学习机会真好!”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能为医生提供更清晰、逼真的人体3D视野,同时由于机械臂体积更小,手术的操作空间更大了,更有利于复杂的手术,但手术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医生的术式创新。
来自咸宁通城的9岁患儿晴晴(化名),排便困难长达6年。汤绍涛教授确诊其为复杂的先天性巨结肠症,必须尽快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今年2月18日,在机器人辅助下,汤绍涛教授带队为孩子完成“结肠次全切除术+肛门外横断直肠Duhamel术”。他一边为晴晴紧张有序地进行手术操作,一边适时向安井讲解要点。汤绍涛教授团队研发的直肠内切除技术,保护了直肠周围的括约肌和神经,从而保护了排便功能。术后,晴晴顺利排便,不再腹痛腹胀,康复出院。
从熟悉环境到一旁观察到参与手术,安井的学习不断深入。短短4周,有些疑难疾病没有机会碰到,汤绍涛教授就把曾经的手术视频送给他。安井多次感谢中国导师手把手地“倾囊相授”。
日本同行也值得中国医生学习”
“从此我就是科室的新人,请多多关照!”虽是高年资医生,安井仍非常乐意地从查房、问诊等基础工作做起,了解每一名病患的“来龙去脉”。在查房时,他会仔细观察汤教授的问诊、触诊要点,记住汤教授提给大家的每一个问题,仔细揣摩,思考答案。
安井和中国同事“打成一片”,让中国医生也看到了日本医生的治学精神。汤绍涛教授发现,安井在每一次学习之前,会先用iPad绘制解剖图,然后掏出笔和笔记本,将观察到的每一个手术步骤记下来。如何入路?如何打孔?选择什么样的术式?如何缝合?每遇到重要操作步骤,安井一边观看,一边特别标注。“安井医生这样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青年医生学习。”汤绍涛教授说。
“先进的技术没有国界之分。”临别之际,汤教授与安井相约,在今年5月的一次国际学术活动中“再切磋”。


下一篇:没有了
医院总机:027-85726114Copyrights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邮编:430022